51看书网

繁体版 简体版
51看书网 >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 > 九十四章,最佳方案

九十四章,最佳方案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俄军的海军势力之强和分布之严密,火力之凶猛,陆军的谨慎和坚固,都传到了军团部。荣美尔向栗云龙请示,准备以陆军的兵力,在夜间偷袭,强攻击破敌人的正面陆军防线,然后,进攻海参崴城市。只要占领了敌人的城市,实现有效的中央突破,敌人就没有了防御下去的目标,失去了路基接济的条件,即使对准城市狂轰乱炸一番,最终必然要撤退的。

这是荣美尔军长的方案。

当然,可以选择的方案很多,但是,要是幻想不付出巨大的代价就完成战役的目标显然是不科学的。

荣军长的战役推想是,牺牲五千名官兵,损耗二十万发炮弹,将俄军的陆军数万人尽数歼灭,说白了,是利用暗夜的特点无视俄国海军的存在,专找敌人的薄弱环节陆军死掐,打掉了这条蛇的七寸,一切都将烟消云散。

荣美尔军部还提出了另外一种备选的方案,即,调集陆军炮兵,在夜间设置在海岸线上,等天明以后,立刻猛烈攻击俄国的海军分舰队,地点选择是西海岸,因为根据观察,那里的俄军比较薄弱些,在夜间将敌人的舰艇标号,做好一切准备工作。荣美尔的军队,目前就有五百多门大中型野战炮,如果第二军的两师团将炮火也集中起来。,则有一千六百多门。打掉敌人西海岸线的舰队还是有希望的,即使不能歼灭之,也要重创之。对待东海岸线上的俄军分舰队,也可如法炮制。先打破敌人的海军,然后再击溃敌人的陆军,是先难后易的方案。

不管哪种方案,荣美尔军都要经历苦战。付出沉重的代价。后一方案中,如果实施,则炮兵的损失将在和敌人海军重炮的对射中遭受严重考验。人员伤亡估计在两千人以上,炮弹的损耗可能是个无底洞,大炮的损失也将在二百门以上。

电报传到了军团部,然后是漫长的等待日子,荣美尔军长个人认为,还是陆军夜间突击的效果更佳。于是,紧张地做了准备,一方面让新赶到的白强师团和曹福田师团挑选精锐部队准备作战,一方面,也调集了各部队的炮兵,秘密地往前运动,在某些树林浓郁的地区进行集结和隐蔽。时刻准备作战。

三个小时以后,已经前进到图门城的栗云龙军团前指,发出了暂缓攻击的命令,要求在军团部的命令正式到达之前,停止一切进攻。还要将有危险的部队及时撤离。

荣美尔军长当然大惑不解,就是所有的参谋人员也都恍然,难道要停止进攻?难道要留下俄罗斯人的一块硬骨头不啃?

不错,停止进攻,留下一个悬念,也许是一种选择,战争的目标是消灭敌人,保存自己,实现政治的军事的利益,一旦代价过大,则一切都不必要。栗云龙综合考虑了种种情况,绝对停止战役的实施。

虽然栗云龙很想一口气将俄国人撵下海湾里去喂鱼,以报复四十年前俄罗斯人的猖狂强盗行径,可是理智告诉他,如果将周围的所有俄罗斯占领的区域尽行摧毁,即便有这么一个海参崴,也是一块死地。以大规模的物资运输来满足城市的军事存在,恐怕不是俄国人的远东军事经济能力所能长期负担的。虽然看起来,海参崴象中国人肌体上的一个毒瘤,再换种眼光,那将是一个俄国人的一块鸡肋。食之无味,弃之可惜。

“大包袱啊!大包袱!谁愿意背就让他尽管来背吧!”栗云龙从经济角度来判断问题,既然中国新军现在缺乏的不是地盘而是金钱,那么,洗劫行动就要有节制,磕了牙去啃硬骨头?栗云龙想都不想。

不过,栗云龙很快就改变了主意。当白强师团的前锋刚刚从进驻的一个小村庄里开始撤退,以避免俄国西海岸线舰队的攻击,就接到了新的命令,撤离可以,但是,要留下一个小部队,以为将来的重新进驻。

“怎么重新进驻?难道还要打?”驻军的军官是一名营长,虽然位卑官小,也得到了上级的命令,刚才,大家还为军团长的选择而争论不休呢,有人主张一鼓作气杀进海港,不管多大牺牲也值得,有人觉得还是军团长明智。营长自己都苦恼,不知所措。

很快,所有的军队都得到了命令,暂时维持现状。做好一切战守的准备,等候新的消息。

没有人知道,其实,是中国军事情报局下辖的特战大队军官们的建议,才引起了一番罕见的命令变化的。

栗云龙得到了前线的情况,自然要给各部队军官透露,大家商量,**决策,然后军团长,政委,参谋长等人联系决策。最后集中付诸实施,过程后,王梁局长向栗云龙建议,可以使用特种作战。

王梁的建议并不稀罕,可是,他的话却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,因为,他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战役观。

他说,此次战役,如果放弃了,当然是一种选择,很现实,只要在阿尔乔姆一带设置一个旅团的中国军队,建立稳固的战壕防御线,再配备以必要的炮火威力,就可以将俄国人卡在海参崴和半岛上,再也不能出大陆一步,那时,俄军的活动区域就局限了。不管俄军的太平洋舰队如何嚣张,对待中国海岸线是如何地危险,都是次要的,他们的补给基地时刻处于中国军队的威胁中,心理负担和军事负担都不是小数目,从效益上讲,俄军划不来,反正只要将俄国在远东地区的沿海地带逐步地蚕食,迅速占领北线的各地区,俄军的物资补给将越来越困难,顶多能在这里支撑半年,就得夹着尾巴老老实实地滚回欧洲去。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